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5-11-09 15:20:30    文字:【】【】【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72.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

答:(1)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

①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②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

①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随着实实践的扩展和深化.对认识的检验也不断地深化。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可以防止把人的知识变成绝对不疫的教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使人们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沦的一切变种进行斗争

73.试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答:(1)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一方面.由于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之前.人们根据真理制定出正确的计划、方案.甚至制成实践模型.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以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另一方面.真理渗透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能随时校正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偏差。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邯为以后的认识提供了思想资料和理论的的指.为认识的发展和达到新的真理开辟了道路。所以.追求和把握真理是推动认\识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任何人都必须服从真理.真理的力缝是不可抗拒的.它对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作用。真理的激励功能表现为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给人以力量和鼓舞.使人们把追求真理看作是伟大和崇高的事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是交换的主要手段.只要有货币就能获所需要的一切.极容易滋生拜金主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防止和抵制这些腐朽的东西对自己的侵蚀和毒害。

74.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②党的思想路线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尧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4.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75.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的性质;

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妄图使它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76.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中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答:(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指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是指依据人的发展状况或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2)这两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这两种划分法是内在统一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77.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2)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越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78.简述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答:(1)这里说的分工.指的是旧式分工或或自发分工.即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分工。

(2)有了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而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

(3)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79.简述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

答:(1)奴隶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把奴隶用于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奴隶制对受剥削受脰迫的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是被杀掉.有时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3)社会有了阶级划分以后.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r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和发展.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

80.简述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答:(1)阶级斗争学说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某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经对社会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但是伯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它们都不能揭示阶级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阶级的本质。

(2)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有如下几点:

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②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③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81.简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3)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通过反对剥削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剥削阶级作些让步.减轻一点剥削程度.以保证社会再生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82.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答:(1)社会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在阶级社会.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翻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压迫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部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了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83.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84.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宵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一种新社会制度初期的社会改革。在改善新社会的社会体制的过程中.还包含着消灭旧制度残余的任务。在一种社会制度的中后期所进行的改革.虽然为的是使这种社会制度持续存在.但由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了某些局部调整.因而能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社会改革可以为新社会树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这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所进行的改摹;虽然以维护旧社会制度为主旨.但又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萌芽成分的内容.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破除旧思想、旧规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的作用。

85.简述地理环壤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2)地理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①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部门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②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3)地理环境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86.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所谓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门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2)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前提。

②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3)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它不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制度的更替.而且它受物质生产的制约.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87.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88.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两种情况:

①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①

②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8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答:(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非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90.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9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答:(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③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④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92.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答:(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③产品的分配方式.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①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②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④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9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

①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因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94.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答:(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窥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①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联系我们

 电 话:186 0444 1316

 Q  Q:2926 5568 20

 微 信:z2926556820

 联系人:朱老师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5 吉林省成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