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第二章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5-11-09 15:16:47    文字:【】【】【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9.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认为认识是入主观自生的。总之.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
50.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是可知论者.他认为客观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精神认识世界就是精神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产物。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英国的休漠认为人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人是无法知道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认识.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虽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但他认为人只能认识客观世界的外在现象.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即“自在之物”.人是无法认识到的。
(4)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的其他一切怪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51.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答:(1)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来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客体仅仅看作是认识的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认识客体.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2)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对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超越.它把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而使得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5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53.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汲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左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感性材料应是-F宿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调查就是收集大韃的感性材料:研究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浒证运动.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列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射的本质的过程。
54.说明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
①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②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55.简述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完成。
答:(1)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2)从客体方面来看:
①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
②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56.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沦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7.简述认识主体的涵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答:(1)认识t体的涵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①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分化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
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会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主体的历史史性.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时代.每一时代主体的认识都代表、反映那个时代的水平。
③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体.从对客体对象的选择和设定.到主体通过认识工具对客体施加作用和影响.再到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制作.都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58.筒述认识客体的涵义、构成和特点。
答.(1)认识客体的涵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客体的构成:认识客体由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构成。自然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社会客体是指作为人类认识对象的的人类社会;精神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3)认识客体的性质:首先.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还是精神客体.郝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是或归根结底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其次.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不是所有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都能成为认识客体.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外部事物.才成为认识的客体。
59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实践关系。这是指主体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从谈起。
(2)认识关系。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就是说.主体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就在观念理沦上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3)相互作用关系。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认识作用.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同时.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60.简述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答:(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批代贬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认识。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61.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与瀑误不能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否定是指.否定了真理必然导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二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与之相符合的特定的对象、时间和范围.一旦离开这个对象.超出特定的时闯和范围.真理理就会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6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答:(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或者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它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6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
答:(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间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2)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64.简述真理照相对性的含义。
答:(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65.简述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沦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井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66.简述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答:(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说.一个重大的理论(包括计划、方案)不能贸然直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证伪的认识、假设、理论就不必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2)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M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首先.逻辑证明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确.它自身不能保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的权威。
67.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答:(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足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①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艋嚶:这就足汽理的价随。人们之所以追求典理.就是1日为它存价值.真理与价值足不可分的
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真理的基础之上。
(4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的功能上。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68.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答:(1)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认识的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这一概括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前者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后者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3)这一概括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可知沦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
(4、这一概括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前若把实践观引进认识沦.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后者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刘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69.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租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理实意义。
答:{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渭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梢互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向绝绝对真理转化。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由相对j.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柑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足真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厂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营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闪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70.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別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验沦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沦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71.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答:(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一般没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固守过去的一切.就会落在时代后面。正是因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联系我们

 电 话:186 0444 1316

 Q  Q:2926 5568 20

 微 信:z2926556820

 联系人:朱老师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5 吉林省成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