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简答题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5-11-09 15:25:12    文字:【】【】【
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95.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统治阶级往往是在被统治阶级强烈反抗的条件下.不得已而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某些调整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不能广泛地唤起民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96.简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问的区别.又包括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的区别。所以.它讲的不是一切人所共有的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2)由于人的本质在其特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相应的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丽是有阶级性的。
97.简述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如果说社会是复杂的活生摩的社会有机体.那么每一个现实的人就是它的一个细胞.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依赖。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生产力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的思能力.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们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同样.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也都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
(3)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社会关系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而物质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自由王国.体现了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的统一.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对抗的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
98.简述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答:(1)历史唯心主义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2)历史唯心主义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99.简述人民群众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
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敏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慑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成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財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0.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答.(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校本观点.|
(2)群众观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内容.
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01.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答:(1)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z)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巾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10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当科学还没有运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中去时.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其表现是:科学不再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大杠杆。
①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3.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辻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
(3)实践证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是正确的。
104.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实意义。
答:(l)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4)我冈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05.说明社会形态的发晨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答:(1)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①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这种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②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③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106.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们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2)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一致性及其现实意义。
①在历史决定论看来.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例如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是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总的平均数中价格近似地符合价值.这就为人们制定价格政策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
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南多种现实可能性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选择。
③每一种可能性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例如.我国在建国初期.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由于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我们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7.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以五种社会形态划分为例.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③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108.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改革只能有秩序地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必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09.说明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1)杰出人物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他们的作用必然受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的制约。
2)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特别是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因此.对他们钓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10吉林省成考网上复习.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答:(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衽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  矗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互相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萍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3)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相交换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3)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和交換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111.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乏定的。
(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富于使用I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12.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缀和价随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越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闯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113.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14.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答:(1)价值规律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换以价值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联系的方面:
①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②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常存在着供求的不平衡.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联系我们

 电 话:186 0444 1316

 Q  Q:2926 5568 20

 微 信:z2926556820

 联系人:朱老师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5 吉林省成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