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吉林成人高考网上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第二页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5-05-10 14:10:43    文字:【】【】【
摘要:吉林省成考网是吉林省各大成考院校指定授权的,专业用于吉林省成人高考报名、吉林成人高考招生的专业性招生网站,报名电话:18604441316
 天女即法身大士也。常与净名共弘大乘不思议道,故现为宅神同处一室。见大士集闻所
    说法,故现身散华欲以生论也。①
竺道生(?一434)则说:
        现女神散华者,示卑而重法,以敦仰法之怀。密欲因事畅理,以明不畏生死,故虽入而不染
    也。若畏而避之,愈致着也。②
两位古德都认为,此处的天女也是“菩萨示现”,口的在引出“虽入而不染,若畏则欲着”之理。唐代诗作
中,以皎然《答李季兰》一诗最贴近此一脉络,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
归。”又如李群玉《恼自澄》:“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裂装。”也化用了此一典故。
元棋(779-831)《西明寺牡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
明。”③则藉此颂扬牡丹之娇艳、绚丽。
吉林省成考网    较有争议者,实属“观身之喻”一项。虽然暂题为“观身之喻”,然其内容实同于“般若十喻”,也就是
般若系经典常用的十种譬喻。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0((累教品第六十六》: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泡,观想如野马,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
    作是观时,见五阴无坚固相,作是念:‘割我者谁?截我者谁?谁受?谁想?谁行?谁识?谁骂
    者?谁受骂者?谁生填患?’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屏提波罗蜜。”④
乃至如来藏系的《大般涅盘经》卷2《纯陀品第二》也同样有这些譬喻,经曰:
        尔时,世尊复告纯陀:“莫大啼哭、自乱其心,当观是身犹如芭蕉、热时之炎、水泡、幻化、十
    h*J婆城、坏器、电光,亦如画水、临死之囚、熟果、段肉,如织经尽、如雄上下。当观诸行犹杂毒
    食,有为之法多诸过患。”⑤
这些譬喻几乎己经是佛教的惯用意象。《维摩洁经》既为般若系经典,自然而然也会承继此十种譬喻。
如此一来,如何证得此些作品系受《维摩洁经》而非“般若系经典”之影响,则备受质疑。笔者以为,这确
实需要深入文人的背景,利用其他诗文考察作者曾读过的经论,力一可定论。否则,亦恐流于人云亦云之弊。
三、唐代诗人的“维摩话”形象
    文人不仅爱用《维摩洁经》之典故,他们亦常自比为维摩洁居士,或就佛弟子之身分,或就世出世问
不二之理,或就现疾长者的形象,乃至与庄子、魏晋名士相比拟。张海沙《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认为,维
摩洁做为一个理想人格,并解决了文人“世问”与“出世问”的矛屑。此外,《维摩洁经》的“空观”、“不二法
「〕”与神通,也都开阔了唐代文人的想象空问⑥。这也使得唐代诗人的“维摩洁”形象更加丰富。如同孙
昌武在《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吉林省成考网说的:
          对于维摩洁,他们也在按自己的理想来做出与前人不同的理解。如前所述,在六朝贵族文
    人的心口中,维摩是个高谈玄理的名士;而到了唐代,他的面貌则大不相同了。他己不再沉溺
    于玄理去求精神的超越,而成为追求意志自由与人生适意的文人居士的化身,成了文人生活践
    履的榜样。⑦
唐代文人所理解的维摩洁,己经有一部分是以“生活型态”为主。也就是说,维摩洁对他们而言,重要的
不是他的菩萨身分,也不是他的佛教徒身分,而是他那种看似惬意自在的生活。
    下文以唐代为断限,以《全唐诗》为底本,考察唐代文人的维摩洁形象。概略可分为几类:
    (一)心悟无生,传无尽灯
    尽管在《维摩洁经》中,维摩洁系以“白衣居士”的身分出场,但古德皆认为其实为菩萨示现。也就是
说,维摩洁实际上是位“登地菩萨”,甚至己经证得“无生法忍”,之所以出现于昆耶离城中,正是为了展开
这段说法因缘。因此,维摩洁最根本的形象,仍应该是位勤行传法的大乘菩萨。
    白居易《内道场永罐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正传金粟如来倡,何用钱塘太守诗。……①
或如李中《贻昆陵正勤禅院奉长老》吉林省成考网:
        随缘驻瓶锡,心己悟无生。……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②
这两首都是诗人赠与出家法师之诗。无论是声闻僧或是菩萨僧,都同属“僧宝”,肩荷住持佛法、广渡含
生之责。又或者,诗人并无特别想到维摩洁的本来身分。然而本经《菩萨品第四》所说的“无尽灯者,譬
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也象征了佛法的传递。无论是
前者,抑或是后者,其意义并不相违。
    (二)外服儒风,内宗梵行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家国社会始终有份积极入世的责任感,修身、齐家、经世济民成为无
可卸脱之义务。虽然如此,儒家有时也解决不了文人心中的忧恼,无法在俗务经心中给予他们安慰与解
脱。是故,有不少文人虽未放弃世俗的责任,但也同时信奉佛教,试图找到自己的安顿处。白居易就是
这样的一个例子。其《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
          况与足下外服儒风,内宗梵行者有日矣。……然后返乎真,归乎实。亦犹《法华经》叙火
    宅,倡化城;《维摩经》入淫舍,过酒肆之义。……③
他清楚地体会到,《法华经》中的火宅、化城,《维摩经》中的淫舍、酒肆,其实都在告诉世人,世问的一切并
不是真正的归依处,离开了世问,才能有真实的安乐。想要除去忧恼病,得到大安乐,就必须悟得万法皆
空、世出世问不二之理。吉林省成考网
    《维摩洁经·弟子品》也提供了中国文人另一个出口,经曰:“汝等便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
出家,是即具足。”④此说让士大夫们可以同时经世济民与上求佛道,甚至让文人们有了不用放弃世俗生
活的理由。白居易《早服云母散》:“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
茶。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⑤就是这种典型。
    (三)现身有疾,当可患仄
    维摩洁居士与文殊菩萨论法的契机,始于维摩洁“现身有疾”。是故,维摩洁的造型除了是位居士
外,赢弱病容也是特色之一。孙昌武说:“作为典范的‘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典型地显示了-
种‘内乘高路,功亮事外,龙引人问,志扬渊海,神栖万芳,理正天下’的凝神绝虑的精神世界。”⑥文学创
作中,示病的维摩洁是一个鲜明的形象。病中的文人,颇常以此自比。如白居易《病中看经赠诸道倡》: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何烦更请僧为倡,月上新归伴病翁。⑦
或如《罢灸》:

联系我们

 电 话:186 0444 1316

 Q  Q:2926 5568 20

 微 信:z2926556820

 联系人:朱老师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5 吉林省成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