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吉林成人高考网上特别推送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理念学习(连载3)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5-05-13 10:08:57    文字:【】【】【
摘要:这是一部讨论精神从最简单的感性 确定性到绝对知识的发展历程的著作。黑格尔 认为这是一个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具体而 言,是精神通过对象化和对象化的扬弃不断自我 丰富、完善的过程

在《德法年鉴》中,马克思第一次发表了与此下同的看法—把消灭宗教和人的解放诉诸物 }}h}的实践活动。他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勺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2)‘Pg) 所谓武器的批判以及物质力量,就是无产阶及的阶级斗争。可见,马克思以往认为改变现实票靠哲学批判,此时则主张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矜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了。 显然,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录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指出的道路,就是诉诸莽践活动,诉诸无产阶级这种物质力量。这两篇之章只是指出了通向新世界观的道路,这样的世旱观尚未形成。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依靠物质肉批判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改造社会并不 a唯物主义思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尔: 德国理论的彻底性从而其实践能力的证明尤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寸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羊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页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皮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ncN9-}}} 这里体现的完全不是唯物主义。使人受侮享、受奴役的那些社会关系是历史的产物,是由 }i动实践活动和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不可能通立阶级斗争来消灭。以上论述体现的是阶级斗矜决定论,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可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仪问题》确实仅仅是指出了道路,只是在思想形戈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 按照本文第一部分的结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专变的完成、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是在 845年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在这里马克思用劳动实践活动取代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牛争。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都是实践活动,但是又有劳动实践活动能够改变生产力、生产方式, }C变环境,从而改变人的本质,最终铲除宗教的土会根源。关于这一结论,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仑证。但是,这一结论的诞生地其实并不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我们在《1844年经济笋哲学手稿》中就可以看到: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uN9o 这一说法明确把自然界和人本身看作劳动实践的产物。在这句话之前马克思还提出:人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的社会关系。可见,早在1844年马克思已经形成用劳动实践活动解释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也即他所说的通过思考“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的头脑’的”而获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那么,马克思1844年形成的这一世界观又从何而来?如他自己所说,沿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指出的道路而来。这条道路的特点是把人的解放诉诸实践,只不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劳动实践活动取代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宣扬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一一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一一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cN}}}} 这里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用劳动实践活动解释历史和人的解放的观点。 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我们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探讨,即说明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怎样沿着用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道路从阶级斗争转向劳动实践活动的。 研究表明,有两个因素促使他迈出了这样的关键一步。第一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合理因素的结合,第二是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提到的黑格尔的《现象学》即他的《精神现象学》。这是一部讨论精神从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到绝对知识的发展历程的著作。黑格尔认为这是一个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具体而言,是精神通过对象化和对象化的扬弃不断自我丰富、完善的过程。吉林成考网是吉林省各大成考院校指定授权的,专业用于吉林省成人高考报名、吉林成人高考招生的专业性招生网站,报名电话:18604441316从前面所引用的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他提出用劳动实践活动解释历史也即人的诞生过程的思想,是因为他创造性地唯物主义地解读和改造了黑格尔的上述思想。黑格尔《现象学》一书讨论的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W slcm oz)而人,如前所述,马克思指的是费尔巴哈所说的自然的人,即所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人一切自然力的人”。可见,一旦他用费尔巴哈的物质的肉体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所说的人的精神发展过程就立即呈现为人自身的发展、诞生过程。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来自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结合,这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其实并非如此,其具体内容仍然需要讨论。 第一,不能按照我们所熟悉的哲学教科书来理解这种结合。教科书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费尔巴哈的物质自然界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和若干范畴相结合形成的用物质的辩证运动解释一切的世界观。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其实是一种历史观,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关心的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自然界的运动,而是宗教幻想是“怎样被塞进人的头脑的”,是人彻底摆脱宗教束缚重新占有自己的本质从而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他的哲学思想的确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结合,然而前者主要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物质的自然的人,后者主要是黑格尔自我意识经过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实现的自我发展。 第二,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关键之处是:马克思为什么会用劳动实践取代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从而把自我意识的自我发展改造为人通过劳动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这一转变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不能铲除使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根源,因而以它为基础形成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劳动实践活动揭示了社会关系以及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形成与演化的秘密,因而诞生了对人类历史进而对被异化了的人的本质的回归和消灭宗教的途径做出科学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促使马克思形成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在德国古典哲学,也不在任何其他哲学理论中,而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写作并出版之后,1844年4月,马克思开始集中阅读经济学著作。这是一个以往他基本未曾涉足的崭新领域。亚当·斯密等人对劳动的分析引起他的兴趣与高度重视,他做了许多摘录并且发表了感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论述: 国民经济学把无产者即既无资本又无地租,全靠劳动而且是靠片面的、抽象的劳动为生的人,仅仅当作工人来考察。因此,它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马一样,只应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需的东西。国民经济学不考察不劳动时的工人,不把工人作为人来考察,却把这种考察交给刑事司法、医生、宗教、统计表、政治和乞丐管理人去做。 现在让我们超出国民经济学的水平,试从前面几乎是用国民经济学家的原话所做的论述中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 (2)主张细小改革的人不是希望提高工资并以此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就是(像蒲鲁东那样)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革命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击 这是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首次就劳动问题发表意见。前面部分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把工人当作劳动力而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提出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提出要考察只把工人当作劳动力来看这种现象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从而把劳动与历史联系起来,把经济学研究提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第二个问题已经包含了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彻底否定,实际上是从共产主义和人类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接下来马克思还说:“劳动在国民经济学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出现”(同上);“国民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同上书,第15页)。解放的角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评。 劳动问题进人马克思的理论视野意义重大。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劳动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改变环境,被改变了的环境又能够改变人,而人和环境的改变进而引起劳动本身的改变与发展。i就是说,它能够使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都运动起来,具有了历史性,从而对每一个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消亡,包括宗教,做出科学解释。这是活生生的辩证法。在这里,环境是劳动者思想观念在劳动过程中完成的对象化,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还是劳动者的异化;环境影响并改变劳动者则是它的非对象化,这种非对象化造成劳动者的发展;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循环构成了劳动者的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私有财产消失,对象化不再表现为异化,人的本质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现。显而易见,这一过程和《精神现象学》中描述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高度相似。当马克思开始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思考劳动的意义时,不可能不看到这种相似性,进而用物质肉体的人的劳动取代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形成自己特有的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认识到这种相似性,马克思才能把《精神现象学》的辩证法解读为黑格尔“把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确主要来自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继承改造②,但是就内容而言与传统教科书所说有很大不同。英国古典经济学,尤其是其关于劳动的思想,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在讲完《德法年鉴》的文章已经指 出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之后,马 克思说:当时由于这一切还是用哲学词句来表达的,所以那里所见到的一些习惯用的哲学术语如“人的本质”、“类”等等,给了德国理论家们以可乘之机去不正确地理解真实的思想过程并以为这里的一切都不过是他们的穿旧了的理论外衣的翻新。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理解上,当时有一些人因为马克思使用了“人的本质”、“类”等德国哲学的流行用语而看不到这些用语在马克思那里表达的新思想,误认为马克思仍然停留在德国哲学家们的水平上。就是说,他们误解了马克思。换句话说,人们没有看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虽然使用过“人的本质”、“类”等德国理论家 (主要是费尔巴哈)乐于使用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们表达的是马克思自己创造的新思想。 其实,人们误解马克思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一时期使用了德国理论家乐于使用的概念,而且还因为他对热衷于使用这些概念的费尔巴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写于《德法年鉴》之后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中,马克思写道: 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帷一著作。s1cNa) 在写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又说: 然而,到底是谁揭露了“体系”的秘密呢?是费尔巴哈。是谁摧毁了概念的辩证法即仅仅为哲学家所熟悉的诸神的战争呢?是费尔巴哈。是谁不是用“人的意义”(好像人除了是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似的!)而是用“人”本身来代替包括“无限的自我意识”在内的破烂货呢?是费尔巴哈,而且仅仅是费尔巴哈。他所做的事情比这还要多。他早已摧毁了现今正被“批判”乱用的那些范畴:“人类关系的真正丰富性、历史的无穷尽的内容、历史的斗争、群众和精神的斗争” 等等。}6nN}}8} 只是到1845年春天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才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并放弃“类”、“人的类本质”等概念。可见人们把马克思归为与费尔巴哈一样的德国哲学家,是有一定道理的。
联系我们

 电 话:186 0444 1316

 Q  Q:2926 5568 20

 微 信:z2926556820

 联系人:朱老师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5 吉林省成考网